“青年导演要有韧性和意志力”——“导演训练营”导师管虎专访

时间:2021-05-31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管虎导演一直在拓宽自己的边界,尝试多样题材与类型的创作。“黑色寓言”、“城市江湖”、历史战争,无论怎样的创作题材,管虎导演总是能够以耳目一新的形式,给观众带来热血澎湃或动人心魄的情绪激荡。


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会成员导演,管虎导演也始终保持着对青葱计划的深度参与,不遗余力地为后辈电影人提供加持和指导,令青年导演获益良多。在本届青葱计划中,管虎导演更是担任主席职务,为活动“扛旗”的同时,作为“导演训练营”的导师,继续对青葱学员的创作提供支持。


近日,我们也很荣幸地请到了管虎导演与我们展开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他毫无保留地回答了很多青年创作者们关心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珍贵的创作建议。



“青年导演要有韧性和意志力”


Q:这几年,您为多位青年导演担任了监制。您在选择青年导演合作项目时,有什么倾向和标准吗? 


A:我没有非常固定的标准,还是更多地取决于直觉。一种是可以在现代感的语境上打动我,令我吃惊的,具有形式上探索意识的作品;另一种是那些有高完成度的,证明了导演基本功的传统叙事作品。可以触动我的内心,给我情感上带来冲击的作品,会让我喜欢。


年轻导演都在尽心竭力地编写剧本,也能够将故事写得精彩。但我还是要提醒他们两点,第一是要重视情感的表达。第二,在实操层面,我希望他们可以真正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不怨天尤人,有一定的韧性和意志力。仅仅依靠梦想和热情是无法完成创作的,每个人都亟需解决实操问题。


Q:大体而言,您在担任监制的过程中会着重于哪些方面对青年导演进行帮扶?


A:首先必须把握的是剧作和剪辑,这是两个关键点,即便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和不足,也可以通过剧作和剪辑来弥补。其他方面就要因材施教了,有些青年导演比较成熟,有很多年的创作和拍摄经验,那我就主要在剧作和剪辑阶段提供帮助,而在拍摄阶段要让他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但还有一些青年导演从事过的更多是编剧工作,现场经验较少,那我就会着重于在拍摄现场帮助他,努力实现他想要达成的目标。


当然这个也要从两个角度谈,一方面,年轻的导演因为年龄所限,肯定会在创作上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导师)也可以在和青年导演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他们的优势和思维方式,这也使我自己受益匪浅,所以我一向乐此不疲。


WechatIMG3e691be13b4604884f394f32cac44ffa.jpeg


“对电影的敬畏和尊重”


Q:除了对电影本身的学习外,您认为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可以帮助青年导演建立起自己的审美?


A:积累方面,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和个性都不同,想表达的主题以及各自的作者性与类型观也不同。所以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违背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自己内心的表达出发,来建立自己的审美。


我遇到过一些很容易犹豫的青年导演,可能只是因为听了其他人或者权威者的几句话就改变了自己创作的初衷,忘掉了自己的出发点,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尽量地坚持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Q:您认为青年导演在项目拍摄前都应该做哪些必备的功课?


A:以我很钦佩的科波拉导演为例,他会在电影开机前带着所有工作人员到一个岛上进行准备工作,在身体、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都做学习,这样对电影的敬畏和尊重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是我们当年所受到的电影训练的要求。如今制作电影的门槛很低,更加容易,但是我认为这种敬畏和尊重仍是必要的,它非常有助于导演项目的前期准备。


所以不做任何功课就开机拍摄是不科学的。青年导演们还是应该先去参与一些有一定制作规模的项目,做执行导演或副导演,积累经验,了解摄制组的工作流程,这对自己未来的制作有很大好处。


WechatIMG60de508449c761da5132b0412ed1c3e2.jpeg


“电影有记录时代的功能”


Q:您在这次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有提出关于故事当代性的一些建议,希望学员加强和现实的链接。这是您非常重视的方面对吗?


A:我认为电影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在于多年后,可以让后代观众通过电影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生活方式、说话方式等等。而这种“记录时代”的功能,在如今的中国电影中仍有所缺失。所以当我开始与年轻导演交流时,难免会希望和他们一道弥补和提升社会性的表达。希望可以抓住机会,和年轻一代探讨如何加强电影这方面的表达。


WechatIMG505c24d0c9cded4338ff63f005c07424.jpeg


“人物的个体生命体验是第一位的”


Q:在近些年的创作中,您表现出了对大时代背景下历史题材的关注。关于宏大历史题材的处理,您有什么可以和青年导演分享的吗? 


A:大多数青年导演可能还是从比较小的切入点进入,很难在早期接触到这么大的电影制作体量。


于我个人而言,这几年创作出更多宏观叙事的电影,其实是个巧合——这不意味着这类题材是我的偏好,也不意味着我未来会继续创作这类题材。


我在拍摄历史题材时,并没有将它当做一种巨大体量的工业电影。无论什么题材,我都仍然是从小人物入手,将人物个体的生命体验放在第一位——在我的电影观中,这样的生命体验才是第一要素。所以我认为“历史”、“体量”、“工业化”这些元素都是附着在电影本体外的,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内核,这些附着元素就不那么需要担心了。


Q:您在很多商业电影中同样保持了作者性,您认为青年导演该如何平衡商业性和个人表达? 


A:如今中国电影市场既不缺乏作者电影,也不缺乏商业类型片,缺的是具备作者性的商业片以及非常好看的作者电影。


经过自我分析,我认为我可以努力完成这个目标,所以从《老炮儿》开始,我就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这样的尝试是危险的,因为可能会招致来自商业片观众和艺术片观众两方面的反感——当然也可能是使两类观众都喜欢。而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故事的主题是否发自于创作者内心,创作者自己对电影有没有足够的把控。我认为青年导演不应该太刻意地去寻求商业成绩或深奥思想的表达,要将制作电影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找到自己适应的表达路径。


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成熟的心态还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来慢慢培养。现在只能要求他们尽量科学地找准自身定位,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和创作特点——有一些导演会有创作作者电影的天赋,而另一些喜欢讲故事,表演欲更强的导演则更适合拍类型电影。


WechatIMGc0cd94c09bfc2c034e76ad193d310955.jpeg


“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


Q:您作品中的很多人物,比如《老炮儿》中的六爷等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关于人物塑造,您有什么可以向青年导演分享的吗?


A:如今中国电影对于“故事”的强调确实有些过度。很多评论认为中国导演不会讲故事,事实上,从评书的年代开始,中国人就非常擅长讲故事。但现在有很多书和课程都在教青年创作者怎么讲故事,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


电影中最重要的其实并非故事,而是人物,我们对于经典电影的记忆大多也都来自人物而非情节。比如《小武》中的小偷、《早春二月》中的老师、或者《教父》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第二代教父”......所以我认为,最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的,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而所谓“栩栩如生”,指的是人物的丰富和真实。很多时候,人不止有两面性,可能会有几千种生活状态,而在电影创作中,导演就要尽量地挖掘出人物的各种面向。


WechatIMGc4ade7dade9f141ab59fbb1bbd97f1ac.jpeg


“义不容辞地参与青葱计划”


Q:从第一届青葱计划开始,您就一直有所参与,没有一届缺席,如今又担任了第六届青葱计划的主席。本届青葱计划的发布会上提到过,青葱计划完成了内容上的升级,被称为“青葱2.0”。那么您本次参与青葱计划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A:首先,我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执委,所以我参加青葱计划是义不容辞的。其次,和年轻导演交流也是我汲取“营养”的渠道,所以很感兴趣。


参与到本届青葱计划中,我明显地感觉到,经历过“深耕”,也就是在剧作、人物以及导演的人选方面深入地挖掘后,青葱计划有一种精英意识存在了,本质上是对电影极高的尊重和敬畏感,而我们也应该秉持着这样的意识去挑选最好的青年导演。如今可供青年导演选择的创投项目与平台很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和青葱计划就更应该有意识地去精挑细选出最优秀的项目和人才,不愧对我们的专业性。


Q:那您认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该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在青葱计划中更好地帮助青年导演?


A:毋庸置疑,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网罗很多优秀的导演。年轻导演在成长之路上未必需要“如父如母”般的教育,但确实需要前辈电影人的加持——我的生涯初期并没有足够的加持,一直在靠自己的勤奋和悟性来打拼,所以就深感前辈扶持的重要性。我们现在采取的策略是尽量不过多干涉,而以加持的状态来帮扶青年导演,陪伴他们成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