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葱计划总制片人侯晓东:成为青年导演和制片方之间的桥梁

时间:2019-04-10

“青葱计划”已至第四载,在春日里开始的2019创投会,却令人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气息。创投现场人声鼎沸,用“青葱计划”总制片人侯晓东的话来说,“几乎是连坐的位置都快没了,真是出乎意料” 。


2.jpg

青葱计划总制片人侯晓东


不过,这对于“青葱计划”本身来说,其实并不算意外。四年时光匆匆而过,“青葱计划”的项目相继落地,一批接一批的优秀青年导演从“青葱计划”走出,业界投向“青葱计划”的目光也益热烈。


每一年的“青葱”都有新的变化,就侯晓东自己的观察而言,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曾在海外求学的年轻导演日益增多,他们的文化背景更为多元,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当然,和往年一样,大多数青年导演的处女作,在立足更多元的观察和创作维度后,仍是落脚于构建一个自己了解的、自己能够把控的世界观。


1.jpeg

第四届青葱计划创投会


“有一些导演可能在试图挑战类型片,或者尝试纯虚构的故事。这是每个人对待自己创作态度的不同,但大家的出发点还是一致的:想要做一个好的电影作品。”


谈及近年来“青葱计划”的选择标准,侯晓东认为应跳出常见的题材、类型等影片内容的限制。他认为,“青葱计划”的评判,更多是对导演未来的成长空间的预期。


“整个 ‘青葱计划’的流程设计就包含对导演成长的考量。当我们每年进行到‘青葱’十五强,就会有‘剧本工坊’环节,有知名编剧导师一对一进行剧本的指导和修改。晋级至十强‘导演训练营,’除了专业课之外,我们有两支短片要求导演进行拍摄,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在衡量导演是否在纠正自己的问题,是否有进步,个人表达是否更加清晰,进一步判断未来影片可能会以何种样貌呈现。”


2.jpeg

青葱计划总制片人侯晓东



一包到底


对于侯晓东来说,一如“青葱计划”长远目标从未改变,他的工作方向也从未发生过偏离。青年导演们来到“青葱计划”,得到导师们的帮助,希望在走过这一过程后,自己的项目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影片能够拍摄完成,走上院线,这是“青葱计划”所有人员的共同目标。


4.jpg

左起梁鸣、吕星辰、侯晓东、吴晓亮、王佳佳


在这一计划中,与业界的沟通不可或缺。而侯晓东自己就是青年导演与业界沟通桥梁上最主要的支撑者之一。除了创投会这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许多业内资本仍需要与导演做更为深入的沟通。


在他和导演、业界的三方沟通中,大量繁复细节成为核心。“用什么方式才能让投资公司更了解导演的创作能力?用多大成本才能完成导演的项目?在诸多意向投资方中,怎样才是最佳的投资组合对项目落地及后续的宣发最有利?作为总制片人,有时候寻找的范围也涉及更多,包括演员和幕后制作团队,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始终参与。”

侯晓东用“一包到底”来形容这一态度。在他看来,“青葱计划”既然担负了桥梁的作用,就必须将负责任的态度扛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拍出最好的作品,无论是导演或是制片方,都在寻求一个共同点: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达到一个平衡,最终影片走入院线公映,有个好的结果,这是大家共同的成功。作为“青葱计划”总制片人,侯晓东和团队伙伴所有的参与,都是以寻找这个平衡点为开始,也以寻找到平衡点为最终目标。


“制片方和导演其实也像谈恋爱一样。”侯晓东笑道,“两方合不合适,不是说咱们见了一面、吃了一顿饭,就能够决定的,需要一定的交往过程。甚至有时候,一部戏拍完,大家经过磨合,才知道这个导演可能是我们未来合作的重点,我们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逐渐上升到彼此适合的一个层面。目前而言,第一步踏踏实实做好最重要” 。


5.jpg

侯晓东与德格才让在拍片现场


侯晓东坦言,自己经常跟导演们讲,拍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找‘青葱’,‘青葱’来帮你解决协调。”他戏称,在“青葱计划”中,他是泼大家冷水最多的那个人,“因为我会告诉大家,走出‘青葱计划’这道门,你面对的就是社会,可能不像在‘青葱计划’里,包容度这么大。困难永远存在,即便是大咖导演的影片,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青葱’会始终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尽可能帮助资方、帮助青年导演协调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



落地为实



“青葱计划”迄今四年,作为总制片人,看着项目一个接着一个的落地,侯晓东心里也有不少感慨。


“我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影片上映,‘青葱计划’的LOGO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很多学员都给我发微信说,我看到我们的厂标了,特别激动。白雪的《过春天》上映时,我是买票去电影院看的。看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结果,一个可以说‘大家共同负责任了’的结果。”


当“青葱计划”的标志出现的那一刻,无论影片的市场票房如何,它已经标志着侯晓东及“青葱计划”的工作团队们,是按照最大的可能性帮助青年导演,也帮助投资方去判定一个市场,完成了一个真正的好结果。“有一部好作品就是一个好结果。”


每个春天都有一些新的计划在萌发,也有一些恒久以来的目标从未改变。四年以来,每一届“青葱计划”都会有不同的项目,他们有着不同的求学背景,试图在大银幕上呈现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的华语影片。而不变的,则是业界公司和青年导演们对于“青葱计划”的认可。


6.jpg

侯晓东


在“青葱计划”之前,业内对青年导演的关注较少,专项基金及扶持项目大多零零散散,不成系统。但在“青葱计划”正式开始宣告对青年导演的关注和扶持之后,许多大型文化影视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青年导演孵化机构,也有了专属青年导演的人才扶持项目,基本形成了全行业现象,也与“青葱计划”进行了深入沟通,希望“青葱计划”可以不断地输送人才,达成合作。


在2018年影视圈资本潮退落之后,这一现象甚至变得愈发火热。“有很多大公司的制片人特意来谈青年导演项目。大型的电影项目由于资本潮退去,受政策影响较大,操作的难度上升。于是大家更愿意关注小而精、优良的青年导演项目,风险可控,未来可期。我认为这个时期,是影视公司进行人才储备的时机,也是最适合青年导演发展的时期。”


在“青葱”四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位“青葱计划”的参与者,都为这个计划投入了自己的信任。越来越多的导演认为,“青葱计划”的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处女作梦想,在自己的电影之路上能更进一步,也有越来越多的业界公司认为,“青葱计划”能够将更优秀的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引向他们。


7.jpg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侯晓东在《蕃薯浇米》拍片现场


侯晓东对此表示了感谢:“我们所有能做到的事,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做。我最希望的就是青年导演们能保持强烈的自我认知,在未来的道路上结合“青葱计划”给予的成长,审视自己、把握自己,在这个行业能够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