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协深入学习讨论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扎根生活沃土,贡献导演力量

2025-08-22

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新闻传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正在山东烟台举办“青葱青年影展”和“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总书记的回信在电影导演群体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随即在烟台组织部分与会青年导演学习回信精神。在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后,导协又以多种形式将回信精神在导演群体中进行传达,组织学习讨论。老中青三代导演发言踊跃,多位会员以文字形式将学习心得发送给协会。


会长贾樟柯表示: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正在烟台举办活动。总书记对于中国电影的关注与勉励,让在场的青年导演以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会员们感动、兴奋。

总书记的来信提示我们,要把个人的艺术理想、艺术追求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事业之中。我们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带着真挚的情感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导演群体应该准确捕捉时代精神,让世界感受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今年刚入会的新会员,89岁的张华勋导演表示: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灵受到很大的感动,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回信精神会鼓励自己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拍出雅俗共赏的好作品。我要做一个崇德尚艺之人,扎根在自己的老家彭州,向老家的乡亲们学习、多多求教,进一步把《找妈妈》的剧本搞扎实,拍成精品之作,献给我们的祖国——伟大的母亲。


在烟台,多位青年导演相继发言。龙凌云导演表示:拍片时,我到串串店“蹲点”,把油渍斑斑转化为银幕上的泪光点点,这种市井温情就是总书记说的“生活沃土”。


魏书钧导演表示:拍《河边的错误》时,我反复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不是挂灯笼、贴窗花,而是故事里人物面对困境时,那种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价值坚守。


霍猛导演表示:作为一名年轻的电影工作者,在读到总书记给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后,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老艺术家们一生辛勤耕耘和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电影人的关心和激励。在以后的工作和创作中,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灵感与养分,扎根生活沃土,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热血和力量。


以下为会员书面发言节选(以发言寄达协会的时间为序)。


路阳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坚守艺术理想、扎根人民创作的肯定,也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老一辈艺术家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塑造了无数经典银幕形象,他们用作品连接起不同时代的情感共鸣,证明了只有扎根生活、心系人民,艺术才能拥有穿越时光的生命力。总书记“崇德尚艺”、“坚定文化自信”的嘱托,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鞭策。


李玉导演:身处这样一个澎湃多样的时代浪潮之中,作为一个导演,要为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女性导演,我深感责任在肩。女性电影里藏着时代脉搏中最敏感、也最坚强的跳动。总书记期望我们扎根生活、坚定自信,我定以镜头为笔,描绘女性在时代中的坚韧与梦想,用作品回应时代,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大鹏导演:读到总书记给8位电影人的回信时,我正在奔向下一个电影院与观众见面的途中。信中的文字更让我意识到身为新一代电影人重任在肩。电影不仅是光影艺术,更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是人民情感的诗篇。我会继续俯身生活,用镜头记载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以真诚的作品不断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也要向这些前辈艺术家学习,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坚守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陈思诚导演:认真读完总书记给田华老师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深受鼓舞与教育。身为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我们非常幸运又深感责任重大。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们应将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人民心声的作品。与时代共舞,与观众共振,跨越语言边界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管虎导演:总书记给8位电影人的回信,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暖流、一种力量,支撑着、推动着我们创作者坚定信心,以生活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地创作不停!同时,坚定地与观众同频共振,让个人创作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让中国电影再次焕发独特魅力!


郭帆导演:在片场读到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前辈的回信,字句间流淌着跨越代际的使命接力。这让我深切反思电影人的身份价值——我们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面对文化多元浪潮,青年一代更需扛起责任,在创新表达中弘扬正向价值观,以真诚创作筑牢文化根基。未来的创作中,我将时刻审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坚持用扎实的剧本、精湛的表演、敬畏的态度,创作出能唤起观众共振、直抵人心的作品。


郑大圣导演:“文化自信”、“生活沃土”、“时代精神”、“人民心声”,总书记对当代中国电影工作者们的期许是最朴素的创作真理,也是最高境界的艺术理想。大道至简,切实践行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值得穷尽一个电影人职业生涯的全部。愿吾辈受此感召,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地砥砺前行,创作出不辜负时代使命、不辜负电影艺术的作品。


忻钰坤导演:读完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颇受鼓舞。回信的核心精神是希望我们的电影能更贴近生活、服务观众。身为青年一代电影从业者的我备受鼓舞,立志用心面对创作,为观众带来更多真诚、有温度、源于生活的好电影。


李睿珺导演:作为一名青年电影工作者,我将继续扎根土地、扎根生活、秉持良知,用电影记录、关切、展现一位位在时代大潮中顽强不屈的劳动者们的心声,塑造闪耀银幕且具体而又鲜活的生动个体。我将坚守艺术理想,为创作出更多现实主义佳作而努力。


文牧野导演:总书记给艺术家们的回信,为我们新时代电影人指明了方向。我会牢记"扎根生活沃土"的嘱托,主动沉入时代,捕捉鲜活故事,用现实主义镜头呈现平凡人的光芒,让作品承载真实生活的温度,用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精品回应观众的期待。


乌尔善导演:总书记给8位前辈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字里行间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所有中国电影人的深切嘱托。在创作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的十年间,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阔文化视野、萃取思想精华,才能创作出古今通融、雅俗共赏的电影作品。


久美成列导演:总书记强调电影创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好作品。我的父亲万玛才旦导演也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创作精神,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将他的心和故乡的人民、生活连接在一起,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和视角。他的遗作《陌生人》也是这样的作品,我会尽快将他的遗作推上大银幕。总书记的嘱托也让我坚定了决心,我将静下心来在生活中沉浸,从生活中寻找真谛和智慧,再将这份思考感悟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


包贝尔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虽然不长,但字字千钧。总书记在信中充分肯定了老一代电影艺术家们的贡献,这份肯定也是给我们整个电影界的,让我们觉得工作有价值、有奔头,心里暖暖的,更有干劲了。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创作要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拍出的每一部片子,都在传递着价值、塑造着形象(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形象),这份责任沉甸甸的,我们必须时刻记在心上,不能马虎。


扈强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让每一位电影教育工作者与创作者倍感温暖、深受鼓舞。总书记希望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既来自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也来自对当下中国的深刻认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只有真正读懂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只有让镜头对准人民,才能让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独特的光芒。


曾剑锋导演:我是在参加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活动时得知这个振奋人心好消息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立意高远、情真意切、饱含期许,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感染力,为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设电影强国指明了方向……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指南,紧跟党中央,反映人民美好生活,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做无愧于人民信任的艺术工作者!


孙周导演: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的鼓舞和勉励,既是对中国电影事业过去的肯定,又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身为电影人,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为人民服务,创作新时代的作品,为强国建设、为党的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李欣导演:总书记在回信中对老艺术家们的嘱托,也是对新一代电影人的期望。我们要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全力以赴,保证创作质量,以卓越的艺术品质标准打磨作品,方能不辜负观众期待。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将砥砺前行,为繁荣电影事业贡献力量。


刘凤玉导演: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八一厂成长起来的导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幸与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等老艺术家接触,深受他们崇德尚艺精神的影响,受益终生。今后,我一定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向8位电影艺术家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赞美英雄、讴歌时代的电影精品。


陈国军导演:看了习总书记给8位艺术家的回信,心情格外激动、倍感亲切!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电影创作的方向;也使我们不忘初心,坚定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坚持传承,传承中国的文化也是传承中国人的文化。最广大工农兵永远都是中国人的主体,所以为人民服务也永远是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使命和承诺。不管市场环境的忽冷忽热,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有着闲庭信步的坚持,中国电影才能走出困境,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王坪导演:学习了习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心里十分激动。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仍然关心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关心着电影工作者们的创作之路。回信中再次强调,生活是电影创作的源泉,带有生活泥土芳香的电影作品才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才会成为电影艺术的精品力作。下一步,我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会认真贯彻总书记回信的精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创作出广大观众喜爱的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


郦虹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刻肯定了电影艺术家的努力与贡献,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初心。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崇德尚艺为引领,扎根生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变迁、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未来,我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坚守艺术理想,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电影人,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冯海涛导演:细细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老艺术家的回信,“德艺双馨”这四个字,在我心里突然变得真切而滚烫,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牌匾,它就是我们镜头里最朴素的真实、是支撑故事最坚实的骨架。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确实是我们年轻创作者必须练好的基本功。站在前辈们用心血铺就的道路上,聆听新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一代创作者何其有幸。这份通知,这封回信,不只是纸上的文字,更是点燃我们心中艺术信念的火种。


楼健导演:总书记的这封信分量太重了!这信虽然是写给老艺术家的,但字字句句都敲在我们这些影视人的心坎上,指明了咱们该往哪儿使劲儿。我觉得这也是我以后拍片子的指南针——第一,心里得装着谁?答案就一个:人民;第二,讲好当下的中国故事;第三,导演作为艺术家,既要手艺精,更得人品正!


黄军导演

电影非幻影,上下共叮咛。

从艺非卖艺,仁乐铸民心。

仁至以扬善,乐行而志清。

唯有好时代,银屏始盛兴。


陆建光导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体会是:我们要向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学习,保持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与敬畏。在当下消费主义至上、利益至上、短视频对电影造成严重冲击的时刻,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为人民拍好片、无私奉献人民的思想,拍出更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力作。同时,我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不为名、不为利的情操情怀,在喧嚣的社会潮流中,做一个忠实于电影艺术的导演。


李崧鸣导演:深夜,读到习总书记给田华老师等八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消息,以及艺术家们的肺腑之言,心头一热,久久难平。这不是一份高高在上的指令,而是一位深知艺术真谛的长者与创作者们的一次恳切对话,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文艺事业的爱与期许。那句“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如同一颗种子,悄然扎根吾辈心间。


宁敬武导演:总书记给田华等八位艺术家回信,勉励艺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作为导演,我深受激励。近十年,我集中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传记题材的电影,这类创作有天然的难度,过去,易把英雄塑造成“天生伟人”,近年来,又开始流行让小人物“在功利主义中崇高”的套路。我通过几部戏的创作摸索到第三条路——平视创作法。我会领悟总书记给老艺术家的回信精神,专注创作,深耕人物类电影,拍出更能反映中国人精神的传记电影。


潘婕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给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为电影事业发展标定了航向。这不仅是对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关怀,更是对我们整个电影行业的激励。身为电影工作者,我深感如今电影不能只追求商业利益,更要挖掘生活,反映我们中国的时代精神与人民心声。我们电影人要以回信为指引,深入生活,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电影迈向新高峰。


潘欣欣导演:学习了“总书记回信”,深有体会。我在2018年接到“小镇法官”《金桂兰》的片约,本着歌颂先进人物、树立时代模范的创作心愿,完成了这部院线影片的拍摄。2023年,司法系统又要求我用此题材编剪成一部微电影,我积极配合完成了,并获得该年度“金法槌”最佳作品及导演奖。创作的过程就是向英雄模范学习的过程,“扎根沃土,讴歌时代”,我将继续努力!


卫晓茼导演:反复读了几遍电影局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给8位老艺术家回信精神的通知。区别以往的一目十行的敷衍,这次能够逐句逐行地反复咀嚼体会。我把这个通知作为未来创作的战略指导,其中,“提高艺术质量”作为电影作品的生命线尤其重要,但要想做好就必须深入生活、扎根生活,为作品注入生活的烟火气,才能鲜活、生动、引起观影者的共情!


薛超导演:时代给了我们电影人拍电影的冲动。这几天,反复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电影人的回信,感到一股暖流在催我奋进,一种奋力前行的勇气在心中激荡。作为当今时代的电影人,我们是幸福的。昨天,文艺给了我力量;今天,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天,愿我们电影人为吹响时代的号角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邢潇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扎根生活沃土”的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讴歌伟大时代,推动中国电影从"高峰"向"高原"迈进,用光影艺术展现时代精神。


孙达导演: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深情关怀如春风化雨,令我们全体电影工作者倍感温暖、深受鼓舞!这封回信,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崇高使命的再次强调,为我们指明了创作的根本方向。它深刻阐述了文艺“培根铸魂”的核心作用,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不仅是期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身处创作一线的电影导演,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白海滨导演: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更加坚定拍好中国电影的信心和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把镜头对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为他们鼓与呼,尤其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分子,更是我镜头的焦点。


姚宇导演:总书记的回信如一针强心针,打消了影视工作者的疑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明确了创作方向,也增强了我们的动力。我们要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深耕生活,聆听百姓心声、品味人生百态,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真、善、美的精品佳作。


郑来志导演:学习习总书记给田华等艺术家的回信,我倍感激动。回信深刻鼓舞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激情,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用光影艺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扎根人民,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创新艺术表达方式,让中国精神以更具感染力的形式走向世界。这封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创作,用优秀作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蔡德华导演: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电影工作者应扎根生活沃土,坚守人民立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始终紧紧围绕时代精神,以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讴歌时代精神的电影佳作为使命。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生活,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永远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源头。


马崇杰导演:习近平总书记给八位电影工作者的回信,不仅是对电影工作者寄予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全体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召唤。电影作为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肩负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时代的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必然职责。作为电影人,我当不忘初心,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继续用光影创作出讴歌时代,人民爱看,直抵人民心声的作品。  


那嘉佐导演:看了习总书记给八位艺术家的回信,我的内心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影人,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更加坚定电影的创作方向。固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一贯坚持传承的重要性,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人民的故事,不管市场潮流的高低起伏,绝不随波逐流,不跟风、不迷茫,坚持艺术初心,向世界电影展示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质、精神面貌、艺术魅力。


徐超导演:总书记殷切希望我们,传承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优良作风,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发展的高度看待自己的工作。总书记通过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电影工作者的奋斗总方向、奋斗总路线。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不仅是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要领先,更是要将灿烂无比的华夏文明、中华文化、民族的价值体系凝结在我们的作品中,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杨江导演: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事业的殷切期望。在回复中,他强调电影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优秀作品传递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我深受启发,认识到电影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日常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导,努力创作更多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杜家毅导演: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传递精神的重任。回信中的殷切期望,激励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创作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坚守艺术初心,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为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可欣导演:作为一名动画电影导演,怀着激动的心情反复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深受鼓舞与启迪。它让我更加体会到,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源于对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艺术创作应该深深扎进生活的沃土,我们要带领创作团队俯下身、沉下心,到人民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最真实的生活脉动和人民心声,让作品充满生活的质感与人性的温度。


乌日娜导演:作为一名女性电影导演,学习习总书记给田华等前辈艺术家的回信,深感使命在肩,热血沸腾。信中殷切期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这为我指明了创作的根本方向。女性的视角赋予我感知时代脉动、捕捉生活细节的独特敏锐。这份“扎根”,于我而言,意味着更深地俯身于现实,倾听普通人的心跳,特别是那些常被忽视的角落与声音,用镜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属于人民的真实而动人的“她故事”与“家国情怀”。


董润年导演: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的内心深受鼓舞和启迪。电影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的艺术。现在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大幅提高,面对中外艺术作品时,其欣赏的自觉和自信,都与过去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作为电影艺术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跟上观众的变化,只有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时代的火热生活中,才能如实反映和提炼真实生活,与最广大观众的真实生活体感产生共振与共鸣。


丁震导演:作为中青年导演,学习习总书记给艺术家的回信后,深感未来责任重大。我们的创作要突破瓶颈——我们的创作要回归真实,聚焦“人”;要扎根生活——沉下去,汲取养分;要服务人民——让思想融入故事。总书记的回信是嘱托,更是方向。我们要勇于打破旧模式,真诚地深入生活,用心用情创作。把镜头对准人民,拍出有筋骨、有温度、人民真正喜爱的好电影,用光影传递时代的力量。


江世雄导演:看了习总书记给8位艺术家的回信,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应学总书记继承革命前辈光荣传统、认真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活: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在文艺作品中讲中国故事,写中国人和事,创作出中国老百姓喜欢的文艺作品。


杨洋导演:观看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非常受益!倍感亲切!像一部极简却力透纸背的“电影大纲”,为我们标定了主题、人物、情节和价值观。它告诉我们:人民是永远的“领衔主演”,生活是最大的“实景片场”,而文化自信则是贯穿始终的“高光时刻”。唯有把镜头对准人民,扎根生活沃土、贴地行走,我们才能拍出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余小兵导演:习总书记的回信说明对中国电影的重视,也是促进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动力。套话在这里不再赘述,重要的是如电影局所发学习通知里所阐述的,营造良好的电影生态环境十分重要。要提高电影的创作质量,题材选择的多样,新颖独特的拍摄手段等,加上良好有序的发行渠道,是繁荣电影市场的前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而使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赵文忻导演:我反复细读数遍,重点是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和“创作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字数不多,却指出了电影创作的方向和目标,问题之根本。我们所自信的文化似应是“三个代表”界定的“先进文化”,但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需要深究其具体内涵和形态,否则岂不是盲目自信?这就需要有具体界定,需要建立争鸣机制。总之,总书记指出的也是系统性问题,需要深入学习和探讨,不能停留于口头响应。


戈日泰导演:作为电影行业的从业者或是热爱者,我们要以这8位艺术家为榜样,传承他们崇德尚艺的精神。在道德层面,坚守艺术底线,摒弃浮躁与功利,秉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在艺术追求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勇于创新,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同时,积极关注时代发展,聚焦社会热点,用电影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为人民创作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筋骨的作品。


戴玮导演:当我看到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内心满是触动与力量。这封回信是关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国家对文艺领域的重视;更是指引,它提醒文艺工作者创作要锚定时代脉搏、扎根生活土壤,把个体创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于我们年轻电影人而言,既需精进艺术技艺,用更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刻画当代中国风貌;也要扛起文化传播使命,借银幕让世界透过光影读懂中国的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


刘苗苗导演: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应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同时,要坚守艺术理想,抵制浮躁风气,以德艺双馨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这封回信既是激励,也是鞭策。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上谱写文艺事业新篇章。  


朱赵伟导演:近日,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回信感人至深、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位电影从业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通过对回信精神的不断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艺术工作者肩头的职责,认识到艺术的源泉是当下可歌可泣的生活。


张海涛导演:这封回信让我深刻感受到,电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时代精神的传递者、人民心声的表达者。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力量。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电影事业,用镜头记录时代,用作品回报人民,为中国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